“大清嘉慶年制”六字三行篆書款
22.1cm. Diam. 拍品制作精湛,工藝復雜,龍身金彩乃由純金拼入紫銅合制而成的御用“佛赤”,呈色典雅燦爛,龍紋先以金彩平涂,復以濃度更高之金水描繪鱗片、須發、龍爪等部位,不僅層次感強烈,更顯金彩絢麗無匹,格調不凡。其工藝之考究,紋飾之妍美,盡顯清盛世遺風,為嘉慶御窯上乘之作。
于非闇(1889-1959)
戊寅(1938年)作
立軸 設色紙本
150×66.5 cm.
題識:戊寅冬至月,擬趙昌筆,非闇。
鈐?。号钊R于照、戊寅、非闇五十歲作
此作中湖石、牡丹、錦雞皆施重彩,與玉蘭、海棠的清新色調,形成鮮明對比,而構圖的繁復,則沖融掉色彩的強烈對比,加之喜鵲中性墨色的銜接過渡,令畫面和諧統一,色彩明麗而不流俗,皇富貴又具文人雅致,表現出畫家對物理的把握,及經由寫生積淀的深厚功力。
1948至1951年第一版人民幣六十枚大全套,其中關鍵票品有“小六珍”:伍圓“水?!?、伍拾圓“紅火車”、壹佰圓“大帆船”、狹長版壹仟圓“雙馬耕地”、伍萬圓“新華門”、伍萬圓“收割機”;第一版人民幣“大六珍”:伍佰圓“瞻德城”、壹仟圓“馬飲水”、伍仟圓“牧羊”、伍仟圓“蒙古包”、壹萬圓“駱駝隊”、壹萬圓“牧馬”。
宣統三年大清銀幣“長須龍”版壹圓銀幣樣幣一枚,1911年度支部天津造幣廠試鑄,未發行,是宣統三年銀主幣系列中,除“短須龍”之外最具人氣的版別,此枚鑄工精美,包漿均勻,品相完美,存世稀少,PCGS SP63,金盾
林風眠
1960年代
紙本 彩墨
64×67.5cm.
簽名:林風眠
鈐?。毫诛L瞑印
林風眠以深厚的功力,將整個畫面的空間、明暗、主次關系都把握在動態的和諧之中,突出地反映出他的個人風格與改造中國傳統水墨所達到的境界。
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朋友圈